当前位置:首页 > 房产地产 > 正文

光-储-充协同的光伏直流微电网拓扑优化与能量路由策略

易允恒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

摘要

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技术集成与协同优化能力直接影响能源转型效率。本文以安科瑞EMS3.0微电网智慧能源平台为研究对象,针对江苏省常州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场景,提出“云-边-端协同架构+多目标动态优化算法”的解决方案。通过实证分析工业园区与城市交通微电网案例,验证平台在能效提升(综合成本降低28%)、碳排管理(年减碳12万吨)及碳资产金融化(质押融资1.2亿元)等方面的技术优势,为绿色低碳产业链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。

关键词:微电网;源网荷储一体化;动态优化算法;碳资产金融化;安科瑞EMS3.0

1. 引言

1.1 研究背景

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,微电网因其灵活性与低碳性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单元。江苏省作为中国能源消费大省(2022年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6.8%),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40%的目标(《江苏省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规划》),亟需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与经济性矛盾。常州市凭借光伏、储能产业集聚优势(2023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),成为江苏省微电网技术试点与产业链协同的先行区。

wKgZO2fmZzSATX6VAAGreFyC_oE584.png

1.2 研究现状与问题

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微电网局部优化(如光伏预测、储能调度),但缺乏系统性技术集成与产业链协同视角。主要问题包括:

数据异构性:多源设备协议差异导致协同控制困难(Zhou et al., 2022);

动态响应不足:传统EMS依赖固定策略,难以适应实时电价与负荷变化(Li et al., 2021);

碳资产价值缺失:企业碳排数据颗粒度粗,无法对接碳交易市场(IPCC, 2023)。

1.3 研究贡献

本文提出安科瑞EMS3.0平台的技术架构与算法模型,并通过常州市实证验证其三大创新:

多协议兼容的边缘控制器设计;

基于强化学习的多目标动态优化算法;

碳排核算与金融化服务集成。

2. 技术架构与核心算法

2.1 系统架构设计

EMS3.0采用“云-边-端”三级架构(图1):

终端层:兼容Modbus、IEC 61850等12类工业协议,实现光伏逆变器(华为、阳光电源)、储能系统(宁德时代、比亚迪)等设备数据毫秒级采集;

边缘层:部署ACCU-100协调控制器,支持断网自治与本地策略执行(控制周期≤100ms);

平台层:基于Kubernetes容器化技术构建,支持千节点并发数据处理与AI模型动态部署。

2.2 多目标动态优化算法

2.3 碳排精准核算引擎

基于生命周期评价(LCA)方法,构建符合ISO 14067标准的碳排模型:

wKgZO2fmZzaAVj6rAAR1D90dddM793.png

实时采集设备级能耗数据(误差<1%);

嵌入江苏省重点行业排放因子库(涵盖电力、制造、交通等8大类);

生成MRV报告并自动对接江苏碳交中心API接口

3. 实证分析与应用成效

3.1 案例1:常州千亿级光伏产业园

场景特点:装机容量50MW光伏、20MWh储能、200台充电桩,年用电量10.2亿kWh。

实施效果(2022-2023年):

指标 优化前 优化后 提升幅度
绿电占比 42% 65% +23%
用电成本 0.75元/kWh 0.54元/kWh -28%
供电可靠性 99.92% 99.99% +0.07%
年减碳量 8.5万吨 12.0万吨 +41%

3.2 案例2:常州光储充一体化公交枢纽

技术亮点

V2G双向互动:150台公交车日均调峰电量1.2万kWh,年收益218万元;

碳普惠机制:通过平台生成减排凭证,累计兑换碳积分35万分(1积分=1元)。

对比分析:与传统充电站相比,单位电量碳强度下降62%(图2)。

wKgZPGfmZzaAST8uAAJJm5Q_2bw529.png

4. 讨论与启示

4.1 技术优势验证

动态响应能力:EMS3.0较传统EMS策略优化周期缩短80%(从1小时至15分钟);

经济性突破:投资回收期从8.5年降至5.2年(基于常州项目IRR测算);

政策适配性:100%满足江苏省《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细则》技术要求。

4.2 产业链协同效应

制造端:带动本地储能PCS、智能电表等设备销售额增长37%(2023年数据);

服务端:催生碳咨询、绿色认证等新兴业态,常州新增相关企业56家;

金融端:碳配额质押融资规模突破5亿元,平均融资成本下降1.2%。

5. 结论与展望

安科瑞EMS3.0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化应用,验证了微电网在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价值。未来研究方向包括:

氢能耦合:探索“光伏制氢-燃料电池”多能互补模式;

区块链赋能:构建去中心化碳资产交易平台;

跨区域协同:参与长三角虚拟电厂联盟,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。

审核编辑 黄宇